清代琥珀,清代蜜蜡朝珠价格
作者:蜜蜡世家 时间:2018-09-28 17:33
朝珠是是清代宫廷服饰制度的一部分,质地有珊瑚、金珀、蜜蜡、象牙、奇楠香等。其材质的选择关乎使用者的身份以及使用场合。据载,皇帝祭地时用蜜蜡、琥珀朝珠。民公、皇贵妃、贵妃、妃、 嫔朝服亦然。但也有用珊瑚、青金石、绿松石者。 (图一) 朝珠由一百零八颗各种材质的圆珠,配以其他材质的记念、佛头、背云、结珠而成、故宫博物院藏有为数不少的金珀、油珀、蜜蜡、琥 珀朝珠,有的至今还保留着黄条墨书。如一挂蜜蜡朝珠上所系黄条墨书称“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初十收造办处呈”。嘉庆时期的一挂油珀朝珠,黄条墨书‘嘉庆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收,包衣昂邦呈览油珀朝珠一盘,云玉佛头塔,背云、蓝宝石记念、大坠角,紫碧玡口,蓝宝石小 坠角2个,小坠角1个’(图一)。 又如道光时期的一挂蜜蜡朝珠,黄条墨书“道光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收鞥可交”。可知因事关服饰制度,琥珀类朝珠的制作历代相袭。(图二) (图二) 蜜蜡朝珠,清道光,周长175cm,清宫旧藏。 此蜜蜡朝珠有伤缺,现存107颗。蜜蜡珠体圆润均匀,大小一致。佛头及佛头塔为碧玺。珊瑚记念三串,记念坠角用碧玺,背云用红宝石。整盘朝珠以明黄色绦贯穿。附黄条,其上墨书:“蜜蜡朝珠一盘,碧玺佛头塔小坠角,铜镶红宝石背云大坠角,珊瑚记念。道光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收鞥可交。” 朝珠, 清代朝廷最有逼格的配饰, 地位、脸面, 尽在其中, 而琥珀, 朝珠之中必不可少! 朝珠之兴起, 从清代开始, 整个朝廷都爱盘串, 皇帝到官员, 每个人脖子上挂一串, 只要是开会, 不戴串,不让参加,哈哈... 甭笑,这都是真的, 清朝时, 礼制非常讲究, 宫中的朝会、大典,祭天祀地等, 都必须佩戴朝珠, 而且还不能戴错! 比如说皇帝, 宫中的朝会大典, 明黄色朝袍佩挂东珠朝珠(上图); 天坛祭天, 蓝色朝袍佩挂青金石朝珠; 地坛祀地, 明黄色朝袍挂蜜珀朝珠; 日坛朝日, 红色朝袍挂佩红珊瑚朝珠; 月坛夕月, 越白色朝袍佩挂绿松石朝珠。 所以说, 朝珠在清代, 绝对是配饰之中祀地最高, 满满的都是皇家逼格。 不光皇帝如此, 大臣们根据品级不同, 在各个场合, 也必须佩戴不同材质、大小的朝珠, 这就是朝珠的礼制, 意味着“天人合一”, 无论君臣, 都蕴含着神圣和权威的色彩。 朝珠之始, 由佛家“念珠”衍生而来, 分六部分组成: 身子、佛头、背云、记念、大坠、坠角, 按一年12月、24节气、72候的说法, 总和为108颗。 朝珠将108颗珠子, 每27颗间加入一粒大珠, 称为“分珠”。 分珠共四粒, 色泽和大小需一致。 其位于颈后的那颗,称为“佛头”, 佛头之下, 紧贴一颗葫芦形的佛头塔, 佛头塔穿缀丝绦, 丝绦中部有背云, 绦末端垂一颗坠角。 佛头塔左右两侧穿挂有三串小珠, 每串有小珠10粒, 称为“记念”。 佩戴时, 佛头、佛头塔、背云和坠角, 均从颈后垂于背后。 朝珠, 清代王朝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 即便是当官的, 没达到一定品级,是不让戴的, 戴了犯法。 比如大清《会典》规定, 京官,军机处、科道、侍卫、礼部、 国子监、太常寺、鸿胪寺等处所属官员, 不分品级一律可佩戴朝珠; 地方官员, 文五品以上,武四品以上, 方可佩戴朝珠; 参加典礼的司事、侍卫, 凡参加典礼不分品级一律佩戴朝珠, 以重观瞻。 而且不同品级官员所配朝珠, 按照官品大小、地位高低, 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 九品十八级,绝对不能乱戴, 不是我有钱买得起就可以随便戴, 自古君臣有别, 戴错了,有可能要杀头。 民间传说, 乾隆皇帝有一次让刘罗锅气得够呛, 就故意夸他,赏赐朝珠一串给刘墉, 刘墉一琢磨,皇上这是真生气了, 我要是不要,杀头, 要是要了,只要一戴,还是杀头, 于是,三拜九叩谢了恩, 恭恭敬敬地捧着朝珠回了家, 挂于祖上祠堂,日日焚香礼拜, 皇上一看消了气,本身又不是真想杀他, 于是刘罗锅即光宗耀了祖,又免除了灾祸。 由此可见清代对朝珠的重视和严苛。 不管怎么说吧, 这朝珠满身都是皇家的贵气, 而琥珀作为朝珠最重要的成员, 身受的那是历代帝王的恩宠, 皇恩浩荡! 您看乾隆爷就连画个像, 手中也盘着琥珀朝珠, 绝对的皇家逼格, 贵不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