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化石图片,缅甸地区发现的蛙类琥珀化石
作者:蜜蜡世家 时间:2018-09-03 20:15
科学家复原了李墨琥珀蛙深陷树脂时的情景。 缅甸地区发现的蛙类琥珀化石。 缅甸地 区发现的蛙类琥珀化石。 南都讯 记者李文 6月14日,中美两国科研团队首次在缅甸发现了中生代蛙类琥珀化石标本,鉴定并报道出一个全新的蛙类物种。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4件蛙类琥珀来自白垩纪时期 这项研究的领衔科学家是潮汕籍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他告诉记者,本次发现的蛙类琥珀化石共有四件,2015至2016年间陆续在缅甸发现,“这四件蛙类化石标本保存情况完好,其中一只体长2 .2厘米,保存了包括了头骨、部分脊椎以及大部分四肢在内的骨架。还有一只体长约7毫米,保存了头部之外的全部身体部分以及大量软组织,其它两个个体保留了肢部。” 邢立达介绍,这是人们首次在缅甸地区发现的蛙类琥珀化石,归属于大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成为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蛙类琥珀化石记录。此前仅在墨西哥和多米尼加两地发现过蛙类琥珀化石,且均来自约2000至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 经鉴定为全新属种 通过分析CT数据,另外一位参与研究的学者爱德华·斯坦利博士认为,这只蛙很可能还没有成年,从它缺失耳柱骨,腕部等区域还未完全骨化来推断,它可能还不到2岁。从它的骨骼结构来看,它并不属于树栖物种,因此被保留下来的几率并不高,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标本。 根据化石提供的细节,科学家推断,这些化石标本与现生的产婆蟾超科(Alytoidea)/盘舌蟾超科(Discoglossoidea)蛙类非常相似,但分析其综合特征,又有别于以往发现的该科中的其它蛙类。 因此,科学家将其鉴定为新属新种,并将其命名为:李墨琥珀蛙(Electroranalimoae),以提示这一新的属在琥珀之中发现,同时向化石标本提供方、琥珀收藏家李墨女士致敬。 琥珀中还曾发现过恐龙尾巴 科学家根据琥珀蛙发现地(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琥珀产区)其他动植物琥珀提供的信息,模拟出了琥珀蛙当年的生存环境。他们推断,这些琥珀蛙曾经很可能就在缅甸地区的“琥珀森林”水潭附近活动,以蚊、甲虫、蜘蛛等无脊椎动物为食。 主要研究者之一大卫·布莱克本教授指出,这次发现的蛙类体型娇小,它们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不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针叶树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邢立达认为,本次发现的琥珀蛙化石标本,不仅提供了详尽的中生代蛙类化石形态特征,同时也揭示了,琥珀蛙与温带地区的产婆蟾等类群在白垩纪时期的地球占据了比以往所知更加广阔的栖息地。 此前,邢立达团队已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段恐龙尾巴组织,还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反鸟类雏鸟。 |